top_title.jpg

[返回列表]

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

[2012-02-29]

摘要

        鉴于当前纸质文物岌岌可危的保护现状,本文深入探究了纸质文物受损的内因和外因,强调了保护修复纸质文物的重大意义,并详细剖析了如何针对文物本身和收藏环境采取正确的保护与修复措施。

 

关键字

纸质文物 受损原因 保护 修复

 

        作为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纸质文物有助于人们教育后代、研究当时社会现状,其历史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保护好纸质文物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更是鼓舞人们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


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1.jpg


一、        纸质文物的保护现状

        在我国,纸质文物的数量是庞大的。一般说来,纸质文物包括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和古代字画等。据统计,全国共有3000多个纸质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总量高达350余万件。

        尽管纸质文物有如此庞大的基数,它们的保护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技术相对落后并且缺乏比较系统的保护方案,导致了我国纸质文物的年损毁率达到了1.33%。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和保护对策就变得至关重要。

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2.jpg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3.jpg


二、纸质文物的受损原因探究


        纸质文物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都相对脆弱,再加上外部条件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文物本身因素


        展馆中,大多数纸质文物的材料为手制纸张(如宣纸)、丝绸、绸缎、锦缎等。这些材料制作都很简单,在保存过程中不仅显得脆弱,而且极其不稳定,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分解。因此,在展览过程中或者发生某些意外例如虫害、霉变、水灾时,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从化学组成上看。纸质文物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术质素、半纤维素,因而就易水解、易氧化,从而变黄,硬度和耐折度降低。纸张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碱、漂白粉、滑石粉、胶料等物质填料,虽然分别起到了加强纸张机械强度的作用,但也影响了其本身的酸碱度。


(二)外部因素


        在保存过程中,温度若控制不好,纸质文物便会受损。一方面,温度过高,空气的湿度便会显著增加,文物容易受潮发生褪色、潮解现象。另外,空气过于潮湿,会加快微生物的繁殖,进而造成文物的腐烂。另一方面,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汽会大量减少,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减小纸张纤维的抗张强度。


        在众多外部因素中,有害气体也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严重影响纸张的机械性能,致使纸张变脆甚至酥化成粉末。再如,空气中的氢硫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使文字、绘画材料褪色。


        空气中的粉尘也会悄悄地损害纸质文物。当粉尘落到纸质文物上时,一部分会牢牢附着在上面,随著文物的整理、使用和翻阅,便会引起对纸张的磨擦作用,使之起毛甚至穿洞,影响作品的清晰度。另外,某些粉尘中含有大量的霉菌孢子,而文物又为霉菌孢子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极佳的场所,这都易使纸张发生腐烂。


        光线貌似不起眼,实际上也是文物受损的“元凶”。光的辐射热作用于纸张时,就会引起纸张的理化反应,当温度高于30℃时,就会加速纸张变黄、发脆。在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加快文物的分解过程。

 

三、纸质文物的保护措施


        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项极富技术含量的工程。在此过程中,专业保管员需要经过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周密的方案制定、小心的操作和足够的耐心,否则,非但没有达到保护和修复的目的,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文物本身,更要懂得改善其周围的存在环境,使其留存千古。

 

(一)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除虫。纸张最怕虫是一个纸质文物收藏者最基本的常识,虫害可以说是破坏纸质文物最常见、最不可忽视的祸患。在实践过程中,对文物进行除虫处理应当是首当其冲的一件事。物理角度讲,可以在小段时间内将文物置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以达到杀虫的目的。其中,4O℃和﹣10℃为昆虫生长的高温和低温的分水岭,温度高于4O℃或低于﹣10℃均能使其代谢速度变慢,生理功能失调,最终死去。化学角度讲,可以利用毒气熏蒸法让毒气穿透害虫身体,致使害虫身体中毒快速死亡,但是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小心操作。


        脱酸。当纸张的酸度达到一定程度(PH值低到4~4.5之间)时,其机械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时纸张变脆甚至酥化成粉末,因此脱酸过程必不可少。脱酸过程中,可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饱和溶液(浓度约0.15%)或碳酸氢镁溶液浸渍纸,约20分钟后,纸的酸性即被中和。


        去霉。纸质文物长霉的根本原因是文物表面滋生了霉菌并大量繁殖,因此,去霉的第一步应该是杀菌。物理上的低温冷冻法和缺氧法不仅操作简单,还经济适用。若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允许,可以利用一些物理射线将霉菌彻底杀死。化学上,可采用甲醛熏蒸法杀死霉菌,原理上,甲醛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和溶解菌体类脂,可以杀灭文物表面和空气中的霉菌繁殖体。其最大优点是熏蒸药物能均匀地分布到收藏室的各个角落,消毒全面彻底并且省事省力。去霉的第二步是除去文物表面难看难闻的霉斑。去霉斑过程中,可用毛笔蘸取0.5%高锰酸钾溶液涂在霉渍污点处,待高锰酸钾溶液由红变为茶色(期间约为一刻钟),再涂2%的草酸溶液,使涂有高锰酸钾的部位由茶色渐变为白色。当茶色褪净后要立即用清水淋洗,把残余的化学药剂洗去,防止纸质文物受损。


        纸张的加固和修复。为防止脆弱的纸张在收藏过程中受损,有必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常见的方法是把纸张夹在两层醋酸纤维素的薄膜中间,加热压合,使其处在有效的“襁褓”之中,减小外力的冲击。对于撕破的纸张,可以在纸的背面适当加一点浆糊,并粘贴上一片干净的纸张作为“补丁”。对于存在折痕的纸张,可以在其表面喷洒少许清水,使其变得湿润,铺上薄薄的白棉布再用专用的烙铁烫一下即可。

 

(二)如何改善文物的收藏环境


        首先,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作为影响纸质文物寿命的两大主要因素,温度和湿度要符合一定的控制要求。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冬天室内的最佳温度为15℃,夏天为25摄氏度,一年四季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50%~65%之间。此外,室内24小时内温度变化值不应超过5℃,湿度变化值不应超过5%。否则,纸张纤维的抗张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并可能滋生大量的细菌微生物。


        室内要加强通风。闭塞的收藏环境不仅能加快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是有害气体长时间停留,最终通过化学反应损害纸质文物,因此必须加强通风。另外,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控制通风的时间段和频率。


        改善室内采光条件。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太强的光线环境对纸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收藏室内的采光要消除紫外线并严格控制光照强度。窗户的玻璃应一律改为毛玻璃或茶色玻璃,并且室内的照明灯光应以柔和的色调为主。


        创造低氧环境。为有效控制有害昆虫和微生物的滋生,可以向一些展柜内充入大量惰性气体(稀有气体),使氧气的浓度降到10%以下。


        规范操作行为。由于人的手上有大量的油脂、汗渍、灰尘和霉菌等损害文物的物质,因此保管员在拿取书画时要带手套(白色光滑的手套),防止污染文物。另外,操作时保管员尽量带口罩,以免讲话时唾液飞溅到书画上。现代家具材料中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甲醛不但对人体有毒,而且还会损害书画,因此现代橱柜不适宜存放珍贵纸质文物。

 

        作为先祖文明的受益者与后代子孙的教育者,我们应对保护和修复纸质文物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更是引导我们日后不断壮大的最好素材。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正在慢慢减少,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保护和修复纸质文物迫在眉睫。因此,这都需要我们这代人去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周世玉.浅谈纸质文物的虫害治理[C].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文物修复研究4.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王成兴,尹慧道.文物保护技术[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以坤,书画装裱沿革考[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

 

作者:李平心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

出版刊物:《丝绸之路》


[返回列表]

广东省博物馆 深圳市博物馆 佛山市博物馆 顺德博物馆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水博物馆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8238号

佛山网站建设:凤软网络

1.jpg

关闭